支教路上好夫妻
近日,伴随着“暑期伴读留守儿童支教”活动启动仪式的举行,张春霞夫妇收拾起行囊,怀揣一份爱心,来到肥城演马小学和大石关小学,进行为期20天的支教生活。暑期支教对这对夫妻俩来说一点不陌生,从2009年至今,他们利用每年暑假休息时间,远赴贵州、甘肃、宁夏、青海等多个偏远山区,用知识为贫困留守孩子们插上梦想的翅膀。
张春霞和丈夫李强同为肥城市丘明中学的老师,从2009年开始,夫妻俩便带着年仅7岁的女儿李怡然加入西部爱心公益社,开始了祖国西部支教的生活。西部学生极少能接触到基础公共课,夫妻俩就把上课的重点放在了音乐、体育、作文等比较薄弱的科目上。李强教体育,张春霞给孩子辅导作文和英语,连小怡然也当起了西部学生的舞蹈“老师”。因为面对的多是留守儿童,张春霞还特地编制了普法知识的“三字经”和“顺口溜”,教孩子们一遍遍地读。
支教的生活比想象中艰苦。贵州的气候湿潮,蚊虫叮咬特别厉害,带去的花露水、驱蚊膏对那里的蚊子毫无作用。“女儿腿上被叮咬的皮肤都快溃烂了,为了消毒,我给她喷上白酒,疼得她哇哇直哭。回来很长时间,她身上被蚊虫叮咬的痕迹都还没有消退。”李强说。
而在甘肃支教时,一家人喝水成了困难的事。喝水和用水都只能依赖水窖,往外舀水的时候,还能看见蛤蟆蹲在水窖里呱呱叫,舀上来的水里也经常看到游动的蝌蚪。就这样,从2009年至今,一家三口每年暑假都行走在支教的道路上,贵州省印江县杉树乡对马小学、甘肃古浪县新堡乡石井子小学、宁夏海原县王湾小学、青海尕麦小学等地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他们用自己的一点星星之火,去点燃广大教育人支持西部教育的燎原之火,释放自己最大的能量为西部教育增添光亮。
在西部支教除了教授课程外,张春霞夫妇还对当地的学生进行家访。他们将西部孩子的生活现状整理成资料呼吁更多爱心人士一起关注西部教育。2011年,张春霞成为西部爱心公益社山东站站长,每年的支教结束后,夫妻俩便以西部爱心公益社山东站为依托,把大量精力放在给西部贫困山区孩子捐赠物资上,他们利用网络力量,在80多个qq群里,宣传西部贫困山区孩子的生活现状,号召社会爱心人士为贫困孩子捐赠学习用品、过冬衣物,为贫困学校募捐煤炭款。仅邮递费用一项每年就要花费近五千元,张春霞夫妇全部承担了下来。截至目前,在他们的号召下,共向贵州、四川、甘肃、宁夏、青海、广西等贫困地区的学校捐赠衣物5万多套,学习用具1万多套,爱心书包1300多套,各类体育器材、书籍5000多件套,总价值30余万元。他们默默奉献的精神也感动着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到这个组织里来,目前西部爱心公益社山东站的志愿者达到264人,仅肥城站就有175人。
作为肥城人,在关注西部贫困儿童的同时,夫妻俩还把大量的精力放在了走访、资助肥城贫困、残疾家庭和儿童上。2012年初,张春霞发起并成立了肥城市爱心公益协会,每个周末,夫妻二人联系协会的志愿者一起奔走在肥城各乡镇的大街小巷里。他们逐一走访帮助了肥城各中小学100多个单亲及留守困难学生,并让这些孩子都得到了每个月50—80元不等的爱心资助,共计18.5万余元。
今年暑假,夫妻俩又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在肥城演马小学、大石关小学继续他们的支教生活。“我们发现自己的身边也有很多留守儿童同样需要关爱。从今年开始,我们将逐步把工作重心放到家乡肥城,让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大学生志愿者陪伴肥城的孩子们,过一个不一样的暑假。”张春霞说,他们将在接下来的支教活动中开设安全知识教育、环保知识教育、综合素质拓展训练、科普实验、趣味游戏、音乐、美术、体育、书法、国学文化等课程,并组织一场由全体学生参与的文艺演出或运动会来丰富支教生活。炎热的三伏天里,这些爱心志愿者们将驻扎在这两所小学里,陪伴这里的孩子过一个丰富多彩的暑假。
============================================================
相关链接
泰山晚报:支教路上好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