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爱传递网征文比赛参赛作品选登《三十二》



张大勇,男,生于1964年9月18日,河南洛阳人。在洛阳一中上学时因患强直性脊柱炎休学,1991年7月卧床至今。一级肢残。


俺娘公益

作者  张大勇

俺娘原名王亦平,迁户口办身份证过程中错为王玉平,错用至今,洛阳偃师人,生于1940年11月26日。



      俺娘的娘、蔡芸芝先生是著名作家魏巍的启蒙老师,魏巍怀念蔡芸芝老师的散文名篇《我的老师》1956年10月在《教师报》首发,1982年收入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中学语文教材至今。1982年后,除了人教版,辽教版、北师大版、江苏版等多个中学语文教材版本均收录了魏巍的《我的老师》,30多年来影响几代师生。俺娘年轻时为了家照顾老奶奶,中年时为了家照顾丈夫和孩子,老年应该被照顾时还是为了家在照顾病残儿子,俺娘一生都奉献给了家,都是在照顾家人,照顾了上下五代人,唯独没有照顾过自己。俺娘年老体弱多病时环顾四周,发现能照顾自己的还是自己……这就是俺娘坚强乐观、隐忍不屈、多灾多病、苦难相伴的人生。



       这是一个关于一个家族祖孙三代向上向善向爱向好、共同做善事行公益的小故事,希望对您来说是读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故事。


      2004年12月3日是国际残疾人日,河南《东方今报》创刊3个月后,时任特稿部首席记者孟亮先生专程从郑州来到洛阳,采访我创办全国首个公益寻人网站的报道整版刊出。报道的标题是《张大勇:躺在床上“帮人”的人》,那个版面非常特别,标题是竖着的,竖标题在都市报中非常罕见,而且和内容的“躺”字形成鲜明对比。
    我之所以能够躺在床上“帮人”、躺在床上“走”公益路、躺在床上“卧行中国”,成为全国极少的瘫卧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的注册志愿者,全部归功于俺娘王玉平助人为乐公益心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而深深扎根于俺娘思想深处的公益心则来源于外公外婆德行善念耳濡目染后的自然流露和家风的传承。


儿子获大奖,俺娘可高兴了

      外公外婆的德行善念为他们赢得了好名声。俺娘因为有当老师的父母护佑,有一个无忧无虑的幸福童年,因此,俺娘的公益心在童年时候就得到外公外婆助人为乐行为的熏陶,并且深入内心深处,融化在血液里,终生不变。

    外公王天秩是20世纪30年代诞生的洛阳复旦中学两个创始人之一,外公还担任学校教务主任;外婆蔡芸芝担任洛阳复旦中学国文组组长,外婆还是著名军旅作家“谁是最可爱的人”的作者魏巍的启蒙老师。魏巍入选中学语文课本的散文名篇《我的老师》就是写我外婆蔡芸芝先生的。外公外婆在老家诸葛村中经济条件属于比较好的家庭,厚德载物又乐善好施。乡里乡亲谁家遇到灾遇到难,沟沟坎坎过不去了,只要让外公外婆知道,都会主动伸出援助之手。


魏巍于1956年10月1日发表在《教师报》的文章《我的老师》,深情回忆自己的小学启蒙老师蔡芸芝女士。


外婆蔡芸芝先生手捧学生魏巍寄来的著作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断粮断顿无米下锅了,外婆接济一些米粮;屋漏偏遇连阴雨,房倒屋塌无处安身,身为诸葛中心学校以及随后的司马中学校长的外婆想办法在学校腾出一点地方,就可以暂且栖身;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外婆端上热汤热饭果腹、送上粗布衣衫蔽体;村里有一个寡妇,带着几个孩子,居无定所,缺吃少穿,非常艰难,外婆可怜她,以请她照顾自己子女、为孩子做饭的名义接济她,给她的钱远远超出她的付出,寡妇非常感激感恩,时常对外人念叨外婆的好。
       外公更是如此。乡里乡亲无论谁遇到难处:老人孩子重疾急着求医问药,外公接济一些银子救急;外出求学或者求取功名没有盘缠,外公更是喜得慷慨资助。到后来,外公外婆的善举远远近近传开,时不时就会有遭受苦难的人上门求助,不管本村外地,不管认识不认识,只要求上门,没有空手走的。外公外婆的声望很高,乡亲们有口皆碑。
    可是,在解放后可怕的政治运动中,外婆救助寡妇母子这一善举竟然成了外婆的罪证:有雇工行为,剥削贫农。这真是莫名其妙可又让人百口莫辩。尽管外公外婆在运动中被冲击,可在乡亲们心中的好人善人形象丝毫没被抹杀掉,人前人后依然尊称他们王先生、蔡先生或者蔡老师。诸葛大队管治安的副书记魏清水是个让很多人都心生畏惧的领导,开批斗会常常吹胡子瞪眼睛、拍桌子打椅子,可是对外婆却非常恭敬,不叫“蔡先生”不说话;后来干脆把“蔡先生”简称“蔡先儿”,一见面先开口,“蔡先儿、蔡先儿”叫一串,显得非常亲切、尊敬。
       外公外婆的善心善举和德行植根在乡亲们心中,为他们赢得的好名声并没有因为政治风云改变。在被政治运动冲击时,绝大多数乡里乡亲仍然对他们心存善念、感恩感德。这一切俺娘看在眼里、记在心头,深深影响着她自己。


张大勇“卧行中国公益行动”向前进

       早年有一件让俺娘记忆深刻的小事:有一年外地水灾,诸葛村中经常可以见到来逃荒的难民,他们衣衫褴褛,形容枯槁,拿着缺口的大腕,伸到在门外吃饭的村民们面前(村民们吃饭,多喜欢端碗在门外,左邻右舍聚在一起吃,热热闹闹开会似的,边吃边传播各自的见闻),哀求:“给点吃的吧”。有的邻居无动于衷,有个在洛阳列车段、在火车上当警察的邻居不愿意把刚盛上的一碗饭倒给要饭人,就以问话为名拖延时间,他左一句右一句问,要饭的左一句右一句回答,随着时间推移,警察的一碗稠饭变成半碗稀汤,这才“慷慨”倒进要饭的碗里,要饭人喝水一样瞬间喝完。
    这一幕被俺娘看到,巧的是俺娘端的也是刚盛上的一碗稠饭,俺娘看要饭人喝完“水”,不假思索,把一碗稠饭倒给他和他娘,转身回家了。身后传来要饭人近乎哭号的声音:“好人呐——”
      “回家再盛一碗?”我打断俺娘的思绪,问道。
      “一人能盛一碗饭就不错了。哪还有啊。”俺娘回答。
      “那您咋办?”
      “饿着。”
      “明明知道没有饭了,为啥还倒给别人?”
      “下一顿我还可能吃上饭,他们母子就不知道能不能要到了。”
      “要是您老饥了咋办?”
      “低标准时,饥饿就像自己的影子一样,天天陪着。逃不掉。”
      “饿的忍受不了咋办?”我继续追问。
      “饿的忍受不了了,喝水压压。我吃过树皮、草根,坏红薯。啥东西都没有了,我还在斜坡上躺过:头朝下,脚朝上,控一控,饥饿感会减轻。”
      我两眼热泪不自觉已经流下来了,俺娘是在用忍饥挨饿的方法帮助别人呐!


生活的重担压弯了俺娘王玉平的脊背,但阻挡不住俺娘前行的脚步

       20世纪80年代初期,啤酒还是个稀罕物,没有喝过啤酒的人很多。小姨刚刚到啤酒厂工作,就给我们送来一桶散装啤酒。俺娘很高兴,当时还在大杂院的平房居住,一排平房有10余户人家,俺娘给每家每户都送上一盆啤酒,感谢街坊邻居的帮衬照顾。邻居们喜笑颜开,乐得合不拢嘴,纷纷拿出锅碗瓢盆,接下俺娘送的啤酒。那一天,我们这排平房家家户户都散发出一股淡淡的“液体面包”的麦芽香。
    送完邻居,剩下已经很少了,俺娘舍不得喝,仅仅喝了一小口品尝品尝味道,说:“不好喝,像马尿,你们喝吧。”那一次是我们姊妹三个平生第一次喝啤酒。后来,街坊邻居街谈巷议,竟然有好几个人说,喝勇勇妈送的啤酒是我第一次喝啤酒;有的说,当时感觉真难喝;有的说,现在已经喜欢上啤酒了。俺娘听了很高兴,帮助别人,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可以收获快乐,感谢别人同样可以收获快乐。
    俺娘帮助别人最长的一次坚持了10年。那是俺娘在办事处开办的酒馆、小卖部工作时,门口有位残疾人修鞋师傅,俺娘把客人餐桌上没有吃过的饭菜留下来,抽空送给他,这一送就送了10年,直到俺娘离开酒馆。
       俺娘在以后的人生岁月里,虽然疾病、苦痛、苦难一直没有离开过她,可是,俺娘的公益心也一直没有中断,时常以“举手之劳”的方式力所能及的帮助别人,比如20世纪80年代初期,为我住院看病特意买的28元的军大衣,俺娘看见拾荒者冬天寒风刺骨穿着破洞的单衣,毫不犹豫送给他遮风挡寒。
1998年秋冬季节,秋雨连绵,天气渐寒。我们居住的华林新村506号楼下传来求助者的声音,俺娘侧耳静听,又到5楼阳台查看,才明白是3个操着南方口音衣衫单薄的人在喊着、寻求帮助。俺娘搭话后才明白:他们家乡发大水遭灾,他们出来打工一直没有找到工作,天气寒冷,想求几件衣服避寒。他们一路走来却两手空空,俺娘让他们在楼门洞避雨稍等,回屋打开使用了40多年非常破旧的柜子,把我和弟弟穿过的、干干净净叠的整整齐齐的旧衣服,整理一大包下楼送给他们,俺娘已经回身上楼,躺在5楼病床上的我仍能听到他们发自内心的“谢谢”声。
       不止一次,我们也会收到好心人捐助的衣服,俺娘总是留下家人可以穿的,不适合穿的,再转赠给需要的人,让物有所值,衣尽其用。
       俺娘力所能及、帮助别人的事她记不得几件,可是,别人帮助我们的事,俺娘却记忆犹新,时常念叨,无以为报,也要我们铭记,感恩于心。


俺娘王玉平乘车证上的照片


       也不是每次举手之劳的助人行为都能收获快乐,收获痛苦、收获伤害的时候也有——这是让全家非常痛心的事。
       2014年2月9日上午10点20左右,74岁的俺娘从教会聚会点乘16路公交车回家。腰弯背驼、体弱多病的俺娘在公交车上分开双脚,与肩同宽,弯曲下肢——这不是在练气功的站桩,俺娘颈椎、胸椎、腰椎弯曲严重,颈椎几乎弯曲成九十度,头面朝下,只能看地(站立状态下无法平视),只有保持这个姿势才能保持身体平衡站立得住。公交车不停晃动,俺娘患有类风湿、手指关节屈伸不利已经变形的手,勉强扶着钢管柱子。车上人不多,座位都坐满了,站立的只有三五个人。俺娘身边座位上是一位80多岁的老人,她努力站起来准备下车,看她颤颤巍巍的样子,俺娘松开扶手,伸手搀扶起老人,正在这时,公交车突然剧烈晃动,俺娘仰面摔倒。
       同住华林新村的80多岁的老人见状一言不发,自顾自下车走了,公交车重新发动开走。公交车上众多乘客强烈要求下,司机才不得不停车。
乘客将俺娘扶起送下车,司机漠不关心没有问俺娘受伤情况就匆匆离开。俺娘忍着伤痛慢慢往家里走,挪了十几米,实在坚持不下去,求助路人给妹妹打电话。
       妹妹把俺娘送到正骨医院,拍片检查有两处骨折。大夫开的核磁等检查因为俺娘腰背弯曲严重加之异常疼痛,无法平躺,没有做成。投诉后才找到司机,但司机既没有给俺娘垫钱就医也没有提供帮助(在正骨医院时连轮椅都不愿意租用,司机还说什么老人不应该坐公交,在家门口转转就行了;妹妹租的轮椅因为拍片放在门口莫名其妙丢失,报保卫科后才找回)。俺娘先后在两家医院数次就医都是自费。快一个月后,骨折处和颈部的剧痛、肿胀还没有缓解;头颈部不能做核磁,头晕头痛、颈椎剧痛的原因依然不明。
       受伤一个多月,可苦了俺娘。一直不能平躺,无论白天黑夜只能是坐着、靠着,不管什么姿势都要咬牙忍受剧痛、度过分分秒秒,这样煎熬的日子,苦不堪言!俺娘一身十几种疾病,大半辈子都是在忍受病痛中度过,忍痛能力超常,是个名副其实的忍痛专家。尽管如此,俺娘每天都有几次疼痛实在难忍、不知不觉流下眼泪的经历。
       俺娘受伤后,妹妹又说了另外一件事:俺娘和妹妹一次外出,经过瀍河桥,见一老太太坐在道牙上想站起来,努力试了几次都没有站起,俺娘过去帮助也不能搀扶起来,又叫妹妹过去帮助,母女俩一左一右才把老太太搀扶起来。一位信耶稣的姊妹接话说:“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敢扶老人了。人家讹你,你是有钱赔还是有精力去跟人家打官司?咱信耶稣不能信傻了。”
       2016年3月26日早上8点,俺娘一个人赶到肿瘤医院寻求北京来的专家看病(妹妹几天前腰间盘突出疼痛难忍没有去陪),排队第三名挂了3号。有个中年人向俺娘提出夹塞儿:“大娘,我在住院,一会儿需要输液,让我夹个塞儿吧。”俺娘同意了,说:“好,我多等一会儿,你先看吧。”
话音未落,俺娘身后一个中年男子有意见,对俺娘发牢骚说:“我是4号,你让人夹塞儿,我就成了5号,这可不行。”俺娘和颜悦色,对他说:“你还是4号,你先,我在你后面看。”好在身后的其他人面对身体羸(léi)弱、慈眉善目、腰弯背驼的俺娘没有再提出什么要求。
       昨天夜里的一场春雨,让倒春寒的早上更加阴冷潮湿,身体异常虚弱的俺娘一个人在走廊上忍受着病痛的折磨,默默排队等待着,不知不觉疼痛出虚汗已经洇湿了内衣。
      公交车上,俺娘是老年人帮助年龄更大的老年人;医院看病,俺娘是老年人照顾年龄更小的中年人。无论自己年龄多大,无论何时身处何地,无论自己有多么严重的疾病,无论身心正在遭受病痛怎样的折磨,俺娘都会设身处地为素不相识的人考虑,为他们分忧帮忙,从来不顾及自己的身体状况;为了自身利益去争取什么,俺娘就更加不会了。


俺娘帮助俺创办了首个“中国寻人网站”,开通了首个“中国寻人110热线

       这就是俺娘的公益心:随时随地,举手之劳,帮助他人,助人为乐,甚至助人后得到痛苦——哪怕用自己的痛苦换取别人的方便,也心甘情愿,在所不惜。在公交车上帮助80多岁老人,结果自己摔倒痛苦不堪,昼夜不躺不眠一个多月,俺娘多次说过:不后悔这次举手之劳。
       2012年母亲节前夕,东方今报洛阳新闻中心总监孟亮先生一次推出8个整版的重磅报道《俺娘》,轰动洛阳城。随后孟亮先生组织街头义卖《东方今报》,所得报款3300多元全部捐给俺娘。孟亮先生对俺娘说:“这些都是零钱。本来想给您兑换成大钱,后来一想,零钱您买菜反而方便,就没有兑换。”孟亮先生一走,俺娘就把这一兜子零钱给了我,让我用在2012年8月上线的全国首个无名逝者数据库网站建设上。提起这件事,我就想:如果俺娘和我不是吃低保的特困人员,如果俺娘身体上没有这么多的疾病痛苦,如果我不是因为生病躺在床上20多年,如果我像其他人一样是健康的,甚至会挣一点钱,俺娘的公益心可以做出什么事来?
       俺娘在16路公交车上帮助一位比她年龄更大的老人,摔倒受伤后,一位基督徒大姐的话记忆犹新:“咱信耶稣不能信傻了,帮助别人还要学会保护自己。”实话实说,俺娘不是信耶稣信傻了,这是俺娘的本性,是外公外婆的遗传基因在起作用,是融化在血液里根深蒂固的美德,是家风的影响和传承,是与生俱来、今生无法改变的秉性,是俺娘思想深处的公益心!
       …………


俺在“卧行中国公益行动”出发仪式上向送行的人挥手作别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俺娘70多年的艰难岁月里,力所能及、举手之劳的乐于助人公益心始终和她形影不离,并深深影响、感染着我。在俺娘的熏陶和鼓励下,我躺在床上“走”上了公益路:
      成为全国第一家公益寻人网站创办人;
      成为获得团中央、中国移动全国大赛金奖的“卧行中国公益行动”为无名逝者觅回家路发起人、 行动者;
      成为全国第一家公益帮助无名逝者回家、叶落归根、入土为安的“全国无名逝者数据库”创办人;
      成为全国极少的卧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的注册志愿者;
      成为阿里巴巴公益、河南省志愿者协会最坚强志愿者;
      成为《东方今报》报道的躺在床上“帮人”的人。


俺是世界畅想躺着传递奥运圣火第一人

俺娘和我,母子相依为命,这么多年以来,秉承家风,共同在贫病交加的苦难岁月里寻找希望、寻找快乐,用正能量的身心坚守公益,影响身边人、照亮身边人,奉献爱心、奉献社会!


特别通知

本次征文比赛作者均为残障人士,本公众号的赞赏功能刚开通。文章如获得赞赏,赏金将全部用于资助作者。



征文比赛已通过“我筹吧”募集4000元奖金等经费,感谢社会各方爱心网友捐助支持!





推荐动态
我要捐赠

支持您喜欢
的公益项目

您的每一份支持,都能帮助更多人改善困境,过上更有尊严的生活!

我要捐赠

查询我的
捐赠记录

查询我的捐赠

扫码关注甘露公益

  • 总会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