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行动】爱心助教留守儿童活动纪实

视频网址: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AwNTMxNzIw.html

邛崃市高何镇地处邛崃市西部边远的地区,据邛崃城区四十公里,是国家风景名胜区天台山的门户,有优美风光,有良好植被,怡人的气候,这片土地养育了真诚而又精神,勤奋且智慧的高何镇人。

高何有着光辉灿烂的革命历史,是成都市革命老区镇乡之一,1935年,红军在高何石塔寺建立了苏维埃政府,有600余人参加了红军游击队,400余人参加红军北上抗日,为新中国的缔造建树了不朽功勋。历史和人民没有忘记这块血染的土地,19969月,高何被成都市人民政府命名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根据地,在原苏维埃旧址建成的红军纪念馆,被四川省成都市命名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当今的高何镇人民,传承了具有英勇无畏品质和开拓创业意志的红军精神。宋迪泉老人就是其中的代表。

一位退休老人的故事

高何镇革命老区,由于地理位置偏僻,经济相对落后,众多的青壮年奔赴祖国各地务工,留下了守家的老人和孩子。九年义务教育虽然最大限度的解决了当地孩子的读书问题,可每天放学后,孩子的管教成了一大难题。爷爷奶奶们本来读书就不多,又要在田里、地里做农事,无论时间和精力,都谈不上去教育和管理孩子,往往每天田里、地里及家中杂事忙完,就已是夜幕笼罩之时,孩子们却还在野外闲耍、游玩,孩子摔伤,相互斗角的事时有发生。宋迪泉老人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说服了全家人,用自己微薄的退休金四处拼凑了数十张破旧的桌凳,自己做木匠,鼓捣了多时,勉强整治好了数十套教学桌凳,还在屋檐下拼搭了三块小黑板。在自家的院坝里,头顶天空,硬是办起了“家庭辅导站”。一办就是四年之久。每天,一到下午,在孩子们的放学时间,他就扯起沙哑的喉咙,“上课喽……上学咯……”孩子们一听到宋爷爷的呼唤声,纷纷聚拢来,他把孩子们分成三组,分别为低年级,中年级和高年级,在孩子们聚拢前,他早已在黑板上写下了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学习任务。多少次,他扯起雨布做屋顶,多少次打着伞,候着远道而来的孩子们,多少次与落日余晖相伴,多少次在小小的院坝里,在孩子们中间来回穿梭,多少次在辅导站的四周,回荡着他那略带沙哑的讲课声……

村民们感动着,传颂着宋老师的动人故事。“宋老师辅导娃娃不收钱,还自己贴钱给娃娃们买物品,给奖励,巴适得很!”高何的青山绿水感念着这里发生的故事。很快,宋迪泉老人的事迹在网络上传开了。

爱心的汇聚

西部爱心公益社成都站站长刘波老师捕捉到了动人的事迹,当晚就失眠了。第二天,他决定找社会募捐善款,为宋迪泉老人创办的“家庭辅导站”进行资助,很快,他和成都恒兴通商贸有限公司取得了联系,前进镇街上的爱心人士也闻讯赶来。

他联合所在学校的党支部组织了全体党员参与了这项活动,支部拟定了“情系红色革命老区,爱心助教留守儿童”活动流程,并向每一位党员发放了活动倡议书,每一位接到倡议书的党员二话不说,就掏出了身上的钱包……

经和几家单位协商,学校支部承担起了本次活动的全部组织工作,短短一两天时间,就凑集了万余元的资金。学校支委全体成员行动起来了,联络、选购、制作课桌、黑板、办公桌,购买学生书包、文具以及教学用的粉笔等等。不到一周时间,经讨价还价,被压到最低成本的各类物件全部购置完毕。临装车时,支部志愿者们对所有物件查了又查,数了又数,怕挤坏了这个,又拍弄丢了那个,围观者面对这批特殊的家当啧啧称奇,当他们了解到是强项学校支部捐赠的物品时,纷纷地交口称赞。

2012520日上午九点整,悬挂着“强项实验学校和革命老区留守儿童心连心”布标的大货车,从邛崃穿城而过,大家两旁的商家以及过往的行人纷纷住脚相望,“强项学校整得好”是他们留下最多的一句话。有着爱心相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和长者相拥

进高何镇街上,几分钟的时间,闻讯而来的村民也围聚了上千人。高何镇政府派人来了,沙坝村委会派的人来了。地里干活的人也放下锄头赶来了,家里正忙活着的老人和孩子也赶来了。在宋迪泉老人家的外面,更是里三层外三层围了个水泄不通。“走,帮忙抬桌凳去”,村民们七手八脚的卸下了数十套崭新的桌凳、办公桌、黑板等物件。宋迪泉老人颤巍巍地迎了上来,老远就伸出了长满厚茧的双手。志愿者们快步上前,紧紧握住了宋迪泉老人那双写满了坎坷的大手,新老两代教育人,紧紧地拥在了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的梦想,相聚在了这块革命老区的土地上,几十双带着明亮的双眸的孩子,三四十张高低不平的破旧桌凳,三四块凹凸不平的小黑板,低矮破旧的一个小四合院,一位头发花白几乎秃顶,门牙脱落,吐词沙哑,目光浑浊,却意志坚定的老人,这——就是宋迪泉“家庭辅导站”的全部。

年轻的志愿者们,竟无语哽咽,心灵里柔软处淌起了深深的感动,不用吩咐,志愿者们在“家庭辅导站”正前方“教室”的前面,挂上了“传承红军开拓精神,振兴邛崃民办教育”的横幅,在“教室”(屋顶是天空)的后方屋檐下,挂起了“强项学校和革命老区留守儿童心连心”的标语,这是对这位年迈而又仍在勤苦耕耘的教育人的敬意和谢意,几分钟的时间,几张破旧的桌子和门板已堆放好了志愿者们带来的琳琅满目的捐赠物品。孩子们张大了嘴巴,村民们瞪大了惊奇又感动的双眼,宋迪泉老人更是乐开了心怀。瞬间,爱的气息迅速将村民们、孩子们、老人、志愿者们汇聚在了一起。

情系“家庭辅导站”

沙坝社区,高何镇政府支教大学生,周凯助理,主持了捐赠仪式。他首先介绍了今天参与爱心助教的单位,接着,强项学校支部书记熊家林同志向“家庭辅导站”的五十多位孩子和宋迪泉老人致辞,他充满深情而又激情的演讲到:“尊敬的宋迪泉老师,可爱的孩子们:

你们好!

今天成都市恒兴通商贸有限公司、西部爱心公益社和邛崃市强项学校支部一同来这儿,到这块红色的土地,这块曾经流淌着无数革命先烈鲜血的土地上,追寻红军的足迹,感悟革命的情怀。

这儿,有一位可敬的老爷爷,他和你们外出打工的父母一起为了你们的梦想,为了这美丽圣洁的高何,一同坚守……一守就是4年。我们今天一起向他说一声:谢谢您,宋爷爷。

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的精神就是红军精神,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奉献精神,这种精神感动着千千万万的有爱心的中国人,更激励着永远开拓进取的高何老区人。

孩子们,你们是幸福的,爸爸妈妈虽然外出,不在你们的身边,可是,有着宋爷爷悉心的呵护,你们将不再孤独,有着社会爱心人士一起携手,你们的脚下人生路,将会越走越宽阔。

今天,我们捐赠的学习用品,带来的是我们身边爱心人士的微薄心意,我们一来是祝愿宋迪泉老爷爷身体健康,二来是期望孩子们秉承红军精神,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后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做一个造福于家乡的人,做一个自强不息,奋斗不止,感恩奋进的高何人。

孩子们,举起你们的右手,跟着我大声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感恩父母,报效祖国。

最后,我再次代表参加今天助教活动的所有爱心人士,代表强项学校,向宋迪泉老爷爷致敬致谢,向全体受捐助的孩子们祝福,祝你们健康成长,“六一”快乐!”

他的演讲深深地感动了周围围观的群众,在演讲中,孩子们稚嫩而坚定的呼喊,响彻在革命老区的青山白云间,在“家庭辅导站”,不断地响起围观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高何这块红色的土地似乎也在激动着……

接下来,学校支部刘波副书记代表学校和所有的参与慰问的单位向宋迪泉老人赠送了一面锦旗,锦旗上写着:“情系教育,惟宏隆德”,接锦旗时,老人家的身子在颤抖着,他激动着,这锦旗昭示了老人对下一代无私的爱,是对老人一生从教的高尚的评价。几分钟内,老人手执锦旗,纹丝不动,如一尊钢铁般的红军战士。村民们、孩子们、志愿者们掌声四起,高何的山山水水见证了这动人的一幕:老人、孩子、青年人三代人在共同编织一个伟大的梦想。

很快,志愿者们和宋迪泉老人将孩子们有序地组织起来,向孩子们捐赠他们期待已久的学习用品,书包、作业本、铅笔、小刀、橡皮擦、图画笔、文具盒……从来没有拿到过这么多礼物的孩子们十分激动。欢呼雀跃的孩子们让围观的村民们擦起了眼睛,他们从心底里感谢在“六一”之前给孩子们送来特殊礼物的志愿者们,更感谢那位白发苍苍的老人。

孩子们那一丝不苟的签名让人感动,宋迪泉老人用沙哑的声音来回吆喝着,让人感动,志愿者们将物品一件一件仔细的清点好之后,双手捧给孩子们的情景让人感动,孩子们笑逐颜开的小脸,让人感动,在骄阳下,脸颊热汗敞淌的村民让人感动。“感动”充满了高何山上这块破旧而又温馨的“家庭辅导站”,此时此刻,平时人迹罕至的这里,竟成了欢乐的海洋。这份特殊的“六一”礼物让孩子们终生难忘,一个身材瘦小的女孩,手捧着一堆高如小山的礼物,竟掉了三次,周围小伙伴的哄笑声,让她涨红了小脸。幸好我们的志愿者迅速帮她拾起,没让她生出更多的难堪,领着礼物的孩子们,翻弄着一件件崭新的学习用品,惊叹声、欢呼声回荡在“家庭辅导站”的四周。倘若红军先烈们的英魂尚在,他们定会到这儿来,和孩子们一同欢乐,祝福、祝贺他们。

宋迪泉老人、孩子们、志愿者们参与慰问的各单位代表的合影,掀起了慰问活动的又一个高潮,“宋迪泉老人家庭辅导站全家福”定格了这短暂而又美好的时光,记载下了这个由三代人共同演绎的动人故事。

临别时,孩子们、村民们拦住车队,久久不让离去,我们的车队好不容易从人群中挤了出来,走了好远,好远,回头一看,“家庭辅导站”的孩子们还在挥手,村民们还在凝望着,那位可敬的老人,还在守望着。同行的志愿者中,几位姐妹再也忍不住,眼泪如决堤一般,奔涌而出。

路,还在延伸……

“情系红色革命老区,爱心助教留守儿童”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发生在家庭辅导站的点点滴滴,已让我们这群爱心的传递者们永生不忘。革命先烈们早已作古,他们的精神却在代代相传,宋迪泉老人不就是当代的红军战士吗?

同为教育人,我们感到自己肩上沉甸甸的责任,和宋迪泉老人相比,我们是否还缺少了什么?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作为教育人,我们还应该做点什么呢?当我们面对来自农村的后进生时,我们是否付出了我们的全部?……

太多的疑惑,太多的反思,太多的课题,留给了我们这群80后的大学生,也留给了在教坛上辛勤耕耘着的全体同仁们。

爱心之路没有尽头,教育之路没有终点,今天,我们此行,只是迈出了小小的一步,路,还在延伸……

    西部爱心公益社——成都站

                            20126月20日


推荐动态
我要捐赠

支持您喜欢
的公益项目

您的每一份支持,都能帮助更多人改善困境,过上更有尊严的生活!

我要捐赠

查询我的
捐赠记录

查询我的捐赠

扫码关注甘露公益

  • 总会微信公众号